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喜讯!董志强教授团队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平台灵工经济改善了性别收入差距

2023-11-30 09:41:00 来源:院科研办 点击: 收藏本文

图片1.png


近日,我院教授董志强、博士生彭娟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善仕合作论文《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在国内经济学顶级期刊《经济研究》2023年第10期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最近十年,数字平台迅速兴起,极大改变了工作性质,催生了基于数字平台的灵工经济就业新模式,这在我国也称作新就业形态。世界银行2019年发展报告宣称,全球已有1/3 人口进入灵工经济。我国也有数千万计的劳动者正在通过滴滴、饿了么、抖音等各种平台开展灵活、独立的工作。平台灵工经济一方面由于更能捕捉转瞬即逝的临时工作机会而促进就业,另一方面也使工作变得更不稳固而令人担心工人的权利和工资,包括担忧潜在的性别收入差距。一些广为传播的媒体文章讲述了女性在平台就业中的“悲惨”故事,并宣称:有了平台,劳动者的处境没有变好,女性的处境也没有比以前更好。这加剧了人们对平台劳动者特别是女性处境的忧虑。

“然而,人们能讲出多少个不幸的故事,也就能讲出多少个幸福的故事,反之亦然。因此,单个劳动者的故事无论多么令人动容,都无法代表新就业形态的整体表现。要回答新就业形态中女性处境是否变得更好这类问题,需要更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董志强说。这篇刚刚发表的论文用大规模灵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其中的男女性别收入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传统工薪就业来说,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实际上变小了;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在部分灵工职业(如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中仍存在一定的性别隔离,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隐性的性别歧视在减少;女性对算法控制的厌恶、对工作灵活性的偏好、更孤立的工作和更少的职业社交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

“灵工经济新就业形态有时被描绘成女性的天堂,有时被描绘成女性的地狱。我们的研究实际上想说明,灵工经济新就业形态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真实的人间。灵工经济新就业形态中,性别的不平等和差距仍然存在,但是却比传统就业形态有明显改善。这是很好理解的:新就业形态毕竟是在增加女性的就业选择和机会,而不是限制其就业选择机会。选择集和机会的扩大,会提升个体的福利,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董志强说。他们在论文中写道:“灵工经济新就业形态中仍然存在性别收入差距问题,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但也要看到它相对传统就业所取得的改善,这样我们就能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灵工经济和解决其中的问题。对待灵工经济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其他问题,也应如此。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就是我国平台灵工经济的政策方向。”

论文中“灵工经济”(gig economy)一词,国内通常翻译为“零工经济”。“传统的零工经济在过去一直存在,但gig economy特指的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小项目经济或小活经济,与传统零工经济有质的差别。有的学者将gig economy称为新零工经济,我认为灵工经济是一个可以备选的并且是更好的译名,所以在这两年的文章中我倡导并坚持使用这一译名。零工经济强调工作的零散、零碎特点,灵工经济则强调工作的灵活、灵便、灵捷的特点。灵工不是传统零工,也不是传统零工的高级形态,而是数字化带来工作性质发生重大变革的结果,”董志强解释说,“从零工向灵工的名称转变,不只是一个译法的改变,而是对工作未来的积极描述:工作的未来是更灵活的工作,而不是更零碎的工作。而且,对灵活性的强调,也将有助于我们思考个体如何适应工作性质的变革。所以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们使用灵工经济一词。”

据悉,本文也是董志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撰稿:邓臻琦

初审:黎敏妮

复审:刘 愿

终审:彭连清